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全面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全面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以环保优化经济增长,坚持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在解决空气污染、水污染等突出环境问题上成效显著,生态环境质量日益向好,“颜值”越来越高,白天蓝天白云、夜晚星星月亮已渐成常态,“广东蓝”已成为广东的亮丽名片。
2018年6月25日,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发布了《基于区域发展阶段特征的广东绿色发展评价研究报告》和《基于区域发展阶段特征的中国省域绿色发展评价研究报告》。课题组利用相同的基于区域发展阶段特征的绿色发展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分别对广东21地市和全国31省市进行了绿色发展指数化评价。
一
实现发展与保护“双赢”
报告认为,绿色发展在本质上是一种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发展方式,前者要求人类实现发展对自然的最小开发与利用,后者要求人类实现发展对自然的最小冲击与破坏。因此,绿色发展这种模式是相对于“高消耗、高污染、高冲击、低收益”的传统发展模式而言的。这一新的发展模式不仅要求实现发展与保护之间的协调,更要实现发展与保护的“双赢”,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
报告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两大维度构建指标体系,分别选取单位GDP能耗、单位GDP土地消耗(以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来表示) 和单位GDP水耗三个指标来衡量资源节约水平;选取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种污染物的人均排放和单位GDP排放,以及PM2.5年均浓度来衡量环境友好水平。
表1 基于区域发展阶段特征的绿色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和权重体系
注:指数评价中涉及的GDP和人均GDP均以2010年为不变价,涉及的人口指标为常住人口数。为使计算结果更直观,本报告将绿色发展指数结果统一转换成千分制。
二
广东21个地市绿色发展总体评测结果及分析
从评测结果来看,广东21个地市的绿色发展指数得分在628-827分之间。惠州以827分位居全省首位,深圳、中山、东莞、广州等4个城市分别位居第2至5位。湛江、珠海、汕尾、佛山、汕头等5个城市分别位居第6至10位(见表2)。与2015年广东绿色发展指数排名情况比较,广州、珠海两城市排名有较大幅度提升。其中,广州从2015年的第9位提升至第5位;珠海从2015年第16位跃至第7位。
表2 2016年广东绿色发展指数得分(前10位)
根据评测得分分布,本报告将全省21地市绿色发展水平划分为以下四个梯队:
第一梯队:东莞、惠州、深圳
(按城市名称拼音首字母排序,下同)
这一梯队3个城市得分在800分以上。
第二梯队:佛山、广州、揭阳、汕尾、汕头、湛江、中山、珠海
这一梯队8个城市得分700-800分之间。
第三梯队:河源、江门、茂名、清远、阳江、肇庆
这一梯队6个城市得分在600-700分之间。
第四梯队:其他地市
这一梯队城市得分在600分以下。
课题组根据广东绿色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的测评结果,对2016年广东21个地市绿色发展水平进行了客观评价。主要结论如下:
1.从分指标来看,绿色发展指数排名较高的地市在各指标上表现出较好的均衡性,显示出绿色发展水平先进地市均将生态环境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考虑,在促进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一方面对原有经济系统进行绿色改造,另一方面通过各种途径增加绿色增长动能,使绿色增长成为经济新增长点。
2.从发展水平来看,较低收入水平地区也能实现较高绿色发展水平,尽管其用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资源(财政资源、技术资源、人才资源)相对不足,但仍可以通过强化意识、增强管理和加大环境规制等措施较好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高收入水平地区总体上绿色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但也要持续推进绿色发展水平提升,以适应有限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不断满足公众较高质量的环境需求。
表3 人均GDP与绿色发展指数排名之间的关系
3.从分区域来看,珠三角9市绿色发展指数评价平均得分为745分,位居各区域之首;其次是粤西和粤东,平均得分分别为691分和682分;粤北地区以600分位暂居最后。
表4 广东绿色发展指数分区域得分
4.从主体功能区划来看,我省优化发展区保持着较高的绿色发展水平,说明较好实现了其“着力优化空间结构、优化发展方式、优化生态系统格局”等功能定位。生态功能区绿色发展水平暂时落后,说明这些地区仍需要继续探索在高水平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
表5 按功能区划的广东绿色发展指数得分
三
中国省域绿色发展评测结果及分析
广东、福建分列全国第一、二位
2016年度全国31省市基于区域发展特征的绿色发展指数得分结果如下:广东、福建以821分和818分位居前两位;浙江、海南、吉林、陕西、北京、云南、重庆、四川分列3至10位;湖南、山东、湖北、上海、广西、辽宁、河南分列第11至17位。
从得分区间来看,可以将31省市分为五个梯队。其中,790分以上为第一梯队,包括广东、福建、浙江、海南等4个省市;770分至790分为第二梯队,包括吉林、陕西、北京、云南、重庆、四川等6个省市;750分至770分为第三梯队,包括湖南、山东、湖北、上海、广西、辽宁、河南、江苏等8个省市;720分至750分为第四梯队,包括安徽、黑龙江、贵州、甘肃、江西、河北、天津、内蒙古等8个省市;720分以下为第五梯队,包括西藏等5个省份。
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两个二级指标排序来看,广东、北京、福建、重庆、浙江等5省市位居资源节约二级指标的前5位;海南、福建、广东、吉林、浙江分列环境友好二级指标的前5位。其中,广东、福建、浙江3省市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两大二级指标中均位居前5位,显示出这3个省市在绿色发展方面表现较为均衡。
表6 2016年全国分区域绿色发展指数得分
分析及主要结论
课题组根据中国省域绿色发展评测结果,对2016年全国31省市绿色发展水平进行了客观分析,主要结论如下:
1.报告将31省市按“人均GDP—绿色发展指数得分”划分为低收入—高水平、低收入—低水平、高收入—低水平、高收入—高水平等4个象限。其中,11个省市位于低收入—高水平象限,10个省市位于低收入—低水平象限,8个省市位于高收入—高水平象限,2个省份位于高收入—低水平象限。
2.报告将全国分为东北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等四大区域。其中,东部地区绿色发展指数平均得分最高,为775分;其次是东北地区,为762分;中部地区以742的平均得分位居其后,西部地区得分最低。
3.全国大部分省市的大多数指标位居基准曲线之下,显示出大部分省市相关指标均优于历史同期,表明2016年全国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两大领域总体上有着持续地进步。特别是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4种约束性污染物的人均排放和强度排放均较历史同期有较大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