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报告(2018)》和《粤港澳大湾区可持续发展指数报告》,从不同维度剖析大湾区未来方向和面临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 中大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是开展港澳治理与粤港澳合作发展研究的国家高端智库。(图片源自:新华网) 《发展报告》认为,“一国两制”和四个核心城市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体制和经济的最大特点和优势,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必须推进体制和基础设施对接、城市功能和产业分工协调,实现区域内商品和要素的自由流动,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借鉴国际经验打造中国式湾区,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 《发展报告》指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强劲发展,2016年粤港澳GDP总量近1.35万亿美元。其中,香港、广州和深圳GDP总量分别是2.35万亿港元、1.96万亿和1.94万亿元人民币,为湾区经济做出主要贡献。在2017年公布的《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中,湾区的几大核心城市广州、深圳、香港均进入前20强。 从基础设施角度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内部的基础设施已经比较完善。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全球最大的海港群和空港群;其次,拥有五座干线机场,粤港澳地区的香港、广州、深圳、澳门和珠海机场,直线距离不到150公里;再次,2016年全年高速通车总里程高达7673公里,城际轨道交通已有350公里的通车里程。规划建设共15条计1430公里城际轨道,期望形成珠三角一小时城轨交通圈。 研究成果发布会现场。(图片源自:新华网) 《指数报告》首次公开大湾区11座城市在26个可持续发展指标中的排行情况,采用2014、2015年两年公开数据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3个方面进行分析,发现每座城市的特色亮点,不少珠三角城市位居前列。 对于珠三角9个城市来说,资源环境的变动是造成地区可持续力变动的主要因素,因此创建生态文明城市能够显著改善珠三角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根据2015年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可持续力的对比分析可知,东莞高居第一,第二和第三位分别为中山、江门。 1.携手港澳共建粤港澳大湾区 珠三角地区在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技术研发等方面发达,港澳地区的优势在于高度成熟的金融、服务体系,以及经济要素流动的高度自由性和与国际接轨的法律体系。珠三角携手港澳,将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然而,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比该地区以往合作更加复杂。因此,中央政府需设立统筹的协调机制,建立有效的区域发展协调机制和监督机制。 2.制定人口老龄化发展战略 面对快速的人口老龄化,政府应重视人口老龄化发展战略的研究,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和兴办老龄事业,切实加大财政投入,使用财政杠杆有效整合全社会养老资源,推进养老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3.加强环境综合整治 一方面,深化大气污染防治;另一方面,强力推进水环境综合整治。同时,政府还应严格环保监管执法,大力推行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对重点环境问题挂牌督办,检查排污企业,对不符合环保标准的企业实行限期整改和强制关停。 4.健全环境管理体制 各地政府应遵循整体协调、区域协作、循序推进的原则,推进跨界环境治理、区域生态系统建设与环境保护,创新区域协同机制,搭建环境监管一体化平台。同时,各地政府应大力推进环保地方立法,明确环境管理部门职责,设立专门环境监察执法机构,分片区行使环境监察执法职能,从而进一步提升环境管理能力。 要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摆脱经济发展过度依赖金融和房地产行业的局面,推动产业结构多元化发展,在发展服务业的同时,建立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 同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积极推动“公屋”建设,改善低收入群体的居住环境,增加低收入者的就业和工资,使社会各界都能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此外,还要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在教育和研究开发等领域加大投资,大力发展科技创新产业,在知识经济时代培育新的增长点,以保持竞争力优势。最后,还应增强经济节约意识,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高效率低能耗产业,在生产过程中尽可能地降低单位产出的资源投入,保障经济与社会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要推进产业多元化发展,搭建中国与欧洲、葡语国家企业之间的投资贸易和经济文化交流的平台,大力发展会议展览业、离岸服务业以及休闲旅游业等新兴产业。其次,应加大教育资源投入,提升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质量与规模,根据产业多元化的长远规划,科学调整专业结构与课程设置,为澳门培养更高层次的人才。 同时,还要积极制定科技创新政策和人才引进政策,系统谋划创新驱动总体布局和路线图,推动澳门科技创新发展。最后,还应增强居民的资源节约意识,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对高耗能企业采取节能减排措施,对节能减排目标未完成的企业,限期实施生产改造方案。 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毛艳华教授表示: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要“顶天立地”。所谓顶天就是要服务于国家战略,作为开放的先行区加快形成全面合作新格局;此外,要符合国家创新体系的开源地。而所谓立地,就是满足创新创业的需要,把当前由工业经济向新经济发展的道路有所体现。激发创业活力,把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宜居宜业的城市群。湾区居民是否满意,是一个区域发展是否成功的不变标准。 资料来源: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