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體
  • 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经贸资讯
    绿色金融实践中国走在前面充裕
    发布时间:2016-09-07 08:00:00    阅读:786次


    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9月1日下午4点,G20杭州峰会中国人民银行中外媒体吹风会在杭州举行,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出席会议,就二十国集团强劲、可持续、平衡和包容性增长与货币金融体系改革向记者介绍中方看法和主张。

      今年的G20杭州峰会亮点纷呈,除了聚焦完善国际金融架构外,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更是受到中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其中,绿色金融议题在今年的G20峰会中首次讨论。对此,易纲表示,中国在绿色金融的实践上已经走在了前面。“今年前7个月,中国发行的绿色债券已经达到1200亿元人民币,占全球同期发行绿色债券的40%左右。”


    重启工作组 五方面建议完善国际金融架构


      完善国际金融架构一直是G20峰会的重要议题点。易纲在介绍中国关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思路时表示:“我们的思路就是要更广泛地参与游戏规则的制定,更平衡地考虑全世界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之间建立一个平衡的、互利共赢的关系。”

         为完善国际金融架构,中国担任G20主席国后,重启了国际金融架构工作组,与G20各成员国一起推动建立了更加稳定和有韧性的国际金融架构,并形成《迈向更稳定、更有韧性的国际金融架构的G20议程》,总结提炼了完善国际金融架构五个方面的建议。

      “建议包括,研究扩大特别提款权SDR(Special Drawing Right)的使用;加强全球金融安全网的建设;完善主权债务的重组机制;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和治理结构改革;改善资本流动的监测和应对。”易纲表示,“做好这五项工作,可以提高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性,以此来促进和支持经济增长。”

      引起媒体关注的是,从今年10月1日开始,人民币将正式成为特别提款权SDR篮子的货币之一。

      易纲透露,中国已经同时用美元和SDR发布了外汇储备、国际收支和国际投资头寸等数据。此外,8月31日,世界银行还成功地发行了SDR计价的债券,“一方面,SDR债券投资能自动分散投资风险,另一方面,用SDR记账也可以减少汇率之间的波动性。”


    数字技术助力普惠金融


      今年G20峰会上,发展普惠金融也成了财金渠道讨论的重要议题。

      易纲解释:“普惠金融就是加强金融服务的包容性,使那些边远地区的老百姓、农村的老百姓和低收入的人群能够得到最基本的金融服务。”

      易纲还向现场媒体透露,普惠金融一直是中国高度重视的议题。“中国在接任了G20主席国以后,和各国一起加强了对普惠金融的讨论,还运用数字技术来实现低成本的普惠金融,和G20成员一起制定了《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

      据他介绍,此次制定的高级原则涉及8方面内容,共有66项行动建议。包括倡导数字技术;把握好创新和风险之间的关系;建立普惠金融、数字金融的法律和监管框架……

      实际上,在日前召开的2016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中,“中国已进入数字普惠时代”得到与会者的高度认同。参与论坛的蚂蚁金服集团总裁井贤栋对记者表示,在过去几年,我国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迅速顺利,尤其是在技术力量的帮助下,数字普惠金融快速获得发展并改善改进了人们的生活。


    G20财金渠道提交绿色金融综合报告


      不同于往年,今年G20杭州峰会的亮点还在于首次讨论了绿色金融议题。易纲介绍:“绿色金融是一个可持续的概念,它是用‘市场机制+政府支持’这样一个机制,它可以动员更多私人部门的、民营资本加入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融资行为,使我们在融资环节上更加‘环境友好’”。

      “今年G20峰会,为了准备绿色金融的议题,我们成立了一个研究小组,由中国人民银行和英格兰银行共同牵头,和G20成员一起共同研究,并向G20杭州峰会提交了《G20绿色金融综合报告》。” 易纲说,这份报告总结了绿色金融的标准和经验,以及今后所推荐的措施,供各国参考使用。”

      易纲在现场还特别提出,中国在绿色金融的实践上已经走在了前面。“今年前7个月,中国发行的绿色债券已经达到1200亿元人民币,占全球同期发行绿色债券的40%左右。”

      目前,中国的绿色信贷已经占国内全部贷款余额10%,此外,中国也是全球三个建立了“绿色信贷指标体系”的国家之一。

      就在8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七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而随着《指导意见》的出台,中国将成为全球首个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的经济体。

    来源:浙江在线

    上一篇: 如何让分享经济成新动能
    下一篇: 用金融创新之力 推动广东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