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體
  • 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经贸资讯
    粤港澳大湾区与世界知名湾区的互动新态势分析
    发布时间:2018-06-28 08:00:00    阅读:1018次


    编者按

    粤港澳大湾区所囊括的城市具备强大竞争力,并不意味着它的建设将会畅通无阻。积极学习借鉴世界其他知名湾区成功经验,可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粤港澳大湾区与国际知名湾区的“借鉴与合作”复合互动模式,也将成为引领“全球城市时代”发展轨迹的活跃因素。


    互动背景:城市群成为引领世界发展的核心力量

    2017年3月,粤港澳大湾区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7月1日,《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在香港正式签署。协议明确提出,粤港澳三地将在中央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大力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倡议计划,显然具备了极为宝贵而有利的国际国内双重机遇。从国家层面来看,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一开始就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高度,有待成为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经济发展侧翼,以及策力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重要引擎。从国际上来看,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正处于世界各地城市群建设加速度发展、城市群之间互通联动不断有力推进的全新时代语境之中。

    目前从全球范围来看,有54%的全球总人口居住在城市,这种趋势依然会持续。到2045年,居住在城市的人口将会达到60亿人左右。全球范围内城镇化的持续发展,将会带来一系列挑战:对于住房产生持续性需求;联结更为便利的城市交通网络;就业机会等基础服务。中国城市群目前的整体表现良好,但发展不均衡不充分;城市发展已经从“中心聚集”进入了“扩散外溢”的新阶段。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同时肩负着一方面成为中国新一轮经济增长引擎,一方面又与世界其他湾区和城市群共同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双重使命。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在吸引国际高度关注的同时,其与世界其他知名湾区的互动,也是与全球化各种矛盾与问题纷纷涌现、全球治理体系面临诸多冲击并行推进的。


    在互通与合作中提升湾区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1
    凸显先锋:发挥特色城市在国际湾区合作中的“火车头”作用,实现“从点到面”的合作效应

    首先是在与世界其他知名湾区的科技合作方面。粤港澳大湾区与其他知名湾区的科技合作,可充分倚靠中国政府和知名企业曾在这些地区的合作经验。在借助北京和上海等重要城市此前与旧金山科技合作经验的基础上,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与其他湾区的合作,需凸显先锋城市作为推进合作的新支撑力的角色。

    其次是在与世界其他知名湾区的国际金融合作方面。尽管全球金融市场近年来动荡不断,香港证券和银行业却运行平稳。多年来,香港一直保持其全球重要金融城市的地位,可以将其定位为粤港澳大湾区与其他知名湾区进行经验交流、业务合作的先行者角色。

    2
    协调与避险:推动加强内部协调和规避对外合作风险的“双管齐下”

    由于粤港澳大湾区与世界其他知名湾区存在着巨大差异,即香港、澳门与湾区的其他城市执行的是“一国两制”管辖下的三套不同行政制度,加强湾区内部协调,淡化城市间在某些领域的长年恶性竞争,是推进与世界其他知名湾区合作的重大前提。以湾区内部的港口群合作为例,粤港澳大湾区所囊括的香港港、广州港和深圳港之间长期存在着争夺货源的竞争,且长期各行其是。如香港港群奉行自由市场运作模式,政府管理的痕迹非常淡薄;而广东港群内部各港口之间则存在由于恶性压价而出现了资源过度开发的现象。这些因素都是影响粤港澳大湾区难以提升整体港群合作的重要障碍。

    如表1所示,粤港澳大湾区港群之间、各个港群内部各港口的互相博弈,以及管理机制上的各行其道,如得不到有效协调,湾区与世界其他知名湾区的港群合作就会大打折扣,且极易受到其他湾区在国际港运事业方面带来的冲击。

    而从外部竞争风险来看,近年来,虽然深圳、香港和广州等核心城市对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和东京湾区的互动开始变得日益频繁起来,但这些城市与这些湾区的合作互动也存在着摩擦或者风险;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推进,湾区的企业在世界其他湾区的投资也会持续加速,各类风险也会更加复杂而频发。因此,在湾区重要城市或城市之间建立各种“去风险”机制和机构,显得尤为迫切。

    同时不可否认的是,美国和日本都与我国存在着浓厚的“争夺高端人才”的心理。例如,美国知名报刊《华盛顿邮报》曾发文指出:“在2016年底特朗普当选为总统并推出严厉移民政策后,中国可能会趁此机会将硅谷的大量亚洲籍人才吸引走,从而打击硅谷的人力资源基础。” 这将直接影响粤港澳湾区城市或企业与这些知名湾区的合作。随着华为等知名中国企业的不断发展和强大,美国政界和商界人士甚至开始疑虑。早在2012年,美国知名报刊《今日美国》就发文指出:“中国最强科技企业即华为和中兴在美国的运转,很可能对美国国家安全带来威胁。” 同时,也应注意到印度已日益成长为中国在硅谷进行科技合作的强劲对手。针对这些阻碍国际湾区合作的消极心理和战略隐患,中美日需要三方推进交流合作予以解决。

    2017年4月11日,中国贸促会和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共同主办“2017中日产业合作论坛”。日方表示,中日可以通过联合培养高层次的物流人才实现人才共享;工信部中国智造与工业4.0研究所所长则提出,日资企业来中国投资需要转变思维,从“在中国生产制造”向“和中国一起研发制造”转变。这种中日国际产业合作的深入推进,为粤港澳大湾区与东京湾区实现进一步产业结构互补和合作,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在日益友好的合作氛围支持下,广州与东京就国际产业合作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沟通。2017年,广州开启了财富论坛“全球路演”模式,成功在纽约、华盛顿和东京等城市举行推介会。尤其是2017年4月25日的东京推介会上,《财富论坛》的世界500强穗企和500强日企代表进行了深入沟通,就如何进一步实现产业结构互补、充实双方产业多样性等,表达了强烈的合作意愿。

    3
    改善生态:做好政策的沟通释疑工作,缔造友善透明的营商和政策环境

    近年来,世界其他知名大湾区在和中国大都市群或重大城市进行科技、金融和港口运营等方面的合作时,呈现出了复杂的“两面心态”。

    一方面,世界其他知名湾区均认识到中国在科技创新、金融影响力和地区一体化合作等领域内取得了不可小觑的成绩,因而极其渴望与之进行合作;

    另一方面,他们又对和中国尤其是中国的大城市进行科技、金融或产业合作存在犹疑情绪。

    另外,本身的发展程度不够成熟也是导致对外吸引力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如香港作为仅次于伦敦和纽约的第三大世界金融城市,却长期受到金融多元化发展不足的羁绊;而国际湾区科技研发合作方面也存在着各种障碍因素。

    境外科技企业认为,中国重要创业目的地的数据信息政策、知识产权制度、信息准入限制、税收和补贴政策是他们感受最深刻的障碍因素。而从中国科研企业尤其是粤港澳湾区企业前往其他国际湾区进行创业和运营情况来看,尚未在创业目的地建立起充分、专业而高效的政府机构,是导致与国际湾区进行科技、金融和产业合作不够充分的因素之一。而欧洲各国如法国、瑞士、英国等则在这方面提供了大量值得借鉴的操作经验。在改善营商环境、吸引其他湾区企业合作的同时,还应十分注意金融风险和信息泄漏风险等问题。对此,一些境外科技企业存有一定的疑虑和排斥心理,粤港澳大湾区的各个城市应在该问题上与其他湾区企业进行有效沟通和释疑工作。




    本文综合整理自《城市观察》杂志《借鉴与合作:粤港澳大湾区与世界知名湾区的互动新态势分析》,作者:谢许潭,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国际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图片来源于百度图片


    上一篇: 广东这一领域连续多年全国第一 企业发展有长效“护身符”
    下一篇: 企业总部落户东莞最高奖励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