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国家每年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资金缺口高达500亿美元,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融资瓶颈不容忽视。造成企业在非洲面临严重融资瓶颈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索德波指出了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非洲国家高负债率加大融资难度。例如,埃及、刚果共和国、加纳、津巴布韦等国政府总债务与GDP之比均超过60%且继续上升。部分国家已达到国际货币资金组织规定的举债上限,通过主权借贷落实项目资金的难度与日俱增。 二是非洲项目难以获得中长期资金的融资支持。由于PPP、BOT、BOO等项目具有建设期和还款期长、项目金额巨大、融资结构复杂等特点,各国出口信用保险机构和商业银行基于风险的考虑,往往对相关项目提供中长期资金持谨慎态度,新型融资模式应用难以快速推广。 三是在非洲使用人民币进行融资的机制尚不成熟。由于缺乏完善的贷款风险管理机制和有效的信用评价及审查手段,非洲市场上现有人民币存量较少,资金融通渠道狭窄,难以满足使用人民币进行相关项目融资的实际需求。 破解融资瓶颈,需内外兼修 非洲进出口银行执行副行长DenysDenya表示,为化解基建资金缺口大的难题,非洲国家正积极改善各自的宏观经济和政策法律环境,并加强与各国金融机构及多边担保机构的合作。同时,非洲各国也加快了各自的工业化与贸易开放进程,以期营造更加良好的营商环境,从而带动本国基础设施建设。非洲国家经济的发展与各国基础设施建设相辅相成,各国工业化建设与对外贸易发展将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可持续的资金支持,而基础设施网络的完善也将为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加完善的配套环境。 非洲国家近年来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将有助于改善各国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环境,“一带一路”倡议在非洲国家的推动和落实也将对弥补非洲基础设施建设的缺失提供重要帮助,非洲基础设施开发和融资前景依然广阔。 索德波指出,伴随全球经济周期进入下行期,世界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逐步渗透至非洲国家,传统基于主权或类主权提供支持的融资模式渐趋失去市场,以企业或项目为主体的商业融资模式成为主流。他认为,下一步广大金融机构应当与东道国政府及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一道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破除在非融资难题。 首先,中国承包商应转换角色定位,将各类社会资本引入BOT、PPP项目,实现由单纯建筑商向投资商、运营商、综合服务商的转变。其次,各类金融机构可通过融资前置的方式及早参与到项目商谈中来,发挥顾问作用,对相关合同条款进行卡管,提高项目的运作效率和成功可能性。最后,要健全银企合作共赢机制,合理分配企业的商业条件与金融机构的贷款条件,形成企业和金融机构紧密合作的联合体,提高整体竞争力。 大成迪拜办公室资深法律顾问NeilCuthbert表示,随着非洲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瓶颈的凸显,PPP模式在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中的应用显得更加重要,但是由于一些非洲国家对私人领域资本持怀疑和观望态度,PPP模式在非洲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领域应用的比例仍然较低。他表示,为了使PPP项目更好地服务于非洲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非洲国家政府应当与各国承包商共同探索混合模式的PPP项目运作,即由东道国政府与项目承包商共同承担项目的可用性需求风险、货币风险及政治风险,降低私人资本参与非洲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门槛,在更加开放的环境中促进非洲各国基础设施发展。 来源:国际商报,本文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