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排头兵广东承载着“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使命。在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先行一步的广东以创新举措,补齐短板弱项、释放发展潜力。 经济高质量发展 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比过半 广东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以新姿态促进高质量发展。广东产业结构调整正在释放出积极的信号:截至今年3月,广东一二三产业比重调整为4.2∶43.0∶52.8,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62.6%,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53.2%。 截至去年年底,广东市场主体总量达1026万户,成为全国首个市场主体过千万的省份,每千人拥有企业38户,超越国际中等发达经济体最高水平。 2018年,广东提出将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取消一批、下放一批、合并一批,争取将省级权责清单事项再压减1/4以上,推进“减证便民”专项行动,取消一批涉企涉民证明事项,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并将加快国资国企改革,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提速,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70%以上集中到基础性行业和关键领域。 立足改革前沿地,广州市发改委主任周建军为“高质量发展”下生动定义,“简而言之就是‘六个有’:投资有回报、产品有市场、企业有利润、员工有收入、政府有税收、环境有改善。” 2017年,广州地区生产总值迈上2万亿元新台阶,人均GDP突破15万元,居国内主要城市前列。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66%,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制造业比重达65.6%,形成11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并成功引进富士康、LG、GE、思科、百济神州等一大批创新型产业项目。 “虽然广州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发展质量效益、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营商环境、城乡区域协调等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周建军说,广州过去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改革,今后高质量发展更加需要改革。 全面开放新格局 实际吸收外资规模全国第一 “外资企业对投资中国更为乐观。”华南美国商会会长哈利·赛亚丁博士说。 “广东是美国企业到中国投资的最重要目的地。”日前举行的中国(广东)-美国投资合作交流会上,美国全国商会常务副会长兼国际事务总裁薄迈伦评价说。 截至2017年底,广东累计实际引进外资金额1413亿美元,约占全国的1/4。2017年全年,广东实际吸收外资达1383.5亿元、增长6.4%,规模居全国第一。今年一季度,全省吸收实际外资339.7亿元,新设外商直接投资项目9543个,同比增长245%。 作为省会城市,广州已吸引297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主要集中在支柱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广州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作出重要贡献。 近年来,广州着眼于未来发展,引进了大批创新型、枢纽型的骨干项目,特别是在IAB和NEM领域,新的产业链正在形成。 三年来,广东自贸试验区累计形成385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向全国复制推广21项。截至2017年底,累计新设企业21万家,新设外商投资企业9639家,实际利用外资128.5亿美元,世界500强和全球行业龙头企业在区内设立超过300家总部型企业。 三年间,广东自贸试验区大力推进投资便利化,对外资企业投资负面清单以外的行业,由核准制改为备案制。目前,区内99%的新设外商投资企业通过备案设立,办理注册时间由十多个工作日减少到最快2个工作日。区内开办企业所需时间平均为3天,接近新加坡的水平。 广东自贸试验区探索建立高水平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大力推进智能化通关模式改革。一般货物进出口平均通关时间减少42.6%,国际航行船舶电讯检疫率达80%以上,通关速度提升50%以上。建立市场采购出口商品集中检管模式,推动验放周期由2-3天缩短为16分钟,查验比例降低90%。 上个月,国务院印发了《进一步深化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明确广东自贸试验区要打造“两区一枢纽”,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先行区、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和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示范区。省自贸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三年前广东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的升级版,可以说是广东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的2.0版。”值得关注的是,广东首次在国务院文件中确立了国际航运枢纽、国际贸易中心的特殊定位。 资料来源:南方日报、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