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布《2017年度广东自贸区运行第三方评估报告》(下称《评估报告》)及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跨境金融和航运发展四大指数。 《评估报告》由上海财经大学自贸区研究院课题组编制,从建设任务、制度创新和公众获得感三大维度构建评价体系。从建设任务看,截至2017年底,《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的62项重点任务实施率达到100%,其中完成实施50项,完成实施率80.65%。从制度创新看,广东自贸区得分为85.9分,其中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方面走在国内前列。从公众获得感看,广东自贸区整体得分为82.75分。 《评估报告》总结了广东自贸区挂牌三年来的7个发展亮点,具体包括:开办企业的便利化水平接近国际最高标准,市场主体获得“速度感”;通关效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市场主体获得“便利感”;合同执行时间和成本达到国际最高标准,市场主体获得“安全感”;系统化“放管服”政府职能转变,市场主体获得“幸福感”;深化粤港澳紧密合作,扩大服务业开放,市场主体获得“融入感”;跨境金融试点突破、粤港澳金融深化合作、特色金融蓬勃发展;完善国际航运服务体系,集成国际贸易功能,推进“一带一路”交流与合作。 2017年,广东自贸区投资便利化指数为203.2,比2016年提高20点、比2015年提高63点,实现大幅改善。其中,“高效政府服务”指标表现突出,2017年达到97.3分(国内外最高标准为100分);“便利要素获得”指标增幅最大,比2016年增加16分。 课题组还指出,2017年,广东自贸区发展成果类指标“投资结构优化”的测算值为471.8,比2014年增加371.8%;“区域发展成效”指标测算值为174.8,比2014年增加74.8%。 2017年,广东贸易便利化指数为102.33,比2016年提高2.33点,整体贸易便利化水平连续三年提升。其中,南沙片区贸易功能转型和通关环境等2项指标得分居各片区首位;前海蛇口片区各项指标均有所提高,贸易功能转型指标提升幅度最大;横琴片区口岸效率指标得分为各片区最高。 贸易便利化水平提升,有效促进广东自贸区进出口增长。据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统计,2017年,广东自贸区外贸进出口9897.99亿元,同比增长4.81%。 同时,货物进出口通关时间压缩三分之一,跨境电子商务、保税融资租赁、平行进口汽车等新型贸易业态跨越式增长,粤港跨境货栈、陆空联运出口、粤港澳游艇自由行、澳门单牌车便利进出横琴、加工贸易废料内销网络交易、国际邮轮等业务实现从无到有。 深圳前海创新研究院课题组相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广东自贸区跨境金融指数为6376点,比2016年度提高677点,增长11.88%,比2015年增长63.66%。 从区域经济增长指标看,最突出的是区内注册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94%;税收同比增长49.13%;累计孵化创业团队304个。 从金融生态环境指标看,区域金融业规模发展令人瞩目,2017年第四季度金融业营收同比增长265.06%,是2015年以来的最高增速。券商类机构、保险类机构分别同比增长17%和50%,区内外资持牌金融机构同比增长14%。 从跨境交易活跃指标看,境外直接投资活动活跃度增幅达到46.88%。 2017年,广东自贸区航运发展指数为180.41,同比增长36.90%,航运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其中,企业发展、智慧港航指数同比增幅达30%以上,航运服务指数同比增幅更高达127.39%。 2017年是落实《建设广州国际航运中心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的收官之年。南沙港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3.35亿吨和1406万标箱,助力广州港吞吐量居国内沿海港口第四、全球港口第七。 南方网全媒体记者 陈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