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这样的呼声让亿万农民欢欣鼓舞。如何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在广东,近年来全省将培育包括新型职业农民在内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出台多项政策加大力度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目的就是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实现“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的目标。 广东省农业厅透露,未来,广东将坚持把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作为一项重大战略来抓,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政策体系,实施龙头企业培优工程、农民合作社升级工程、家庭农场示范工程“三个工程”,至2020年,打造1000家省重点龙头企业、100家上市龙头企业,使全省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分别达到5000家、5万家。 与农户分享产业发展成果 “新农人不仅能种出好的农产品,还要会讲故事和经营,把农产品卖出好的价钱。”广东粤森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粤森公司”)董事总经理黄创尚说。2014年,黄创尚响应阳江市政府号召,返乡创立粤森公司,带动家乡群众创业致富。黄创尚所说的也正是恩平市沙湖丰穗米业加工厂(以下简称“丰穗米业”)总经理谢国良一直在做的。 “恩平大米”是当地认可的传统品牌,米质上乘。但酒香仍怕巷子深,恩平以外的消费者鲜有听闻“恩平大米”,农民种出的稻谷多以低价流向其他地区。“恩平大米”为什么好吃?谢国良长期研究,摸清了水稻品种、生长环境、加工工艺和消费者习惯等各个因素对大米品质的影响,提出“恩平大米是来自温泉之乡冯如故里的富硒香米”这一核心理念和宣传口号,清晰定位,打造品牌。经过不断努力,丰穗米业目前已发展成一家厂区面积30亩、总资产5000万元、年产45000吨的新型大米加工企业。 “我们常讲老板下乡要带农富农,今后农业的扶持政策要把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农户的成效作为重要的依据之一。”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农业部原副部长陈晓华表示,目前很多新型经营主体通过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把农户带入市场,让农民从产业的发展中分享增值收益。 “2017年,公司为龙田镇碧园村、羊岭村83户贫困户发放了30万元的分红款。”陈伟波是梅州市金绿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农公司”)总经理,2010年返乡创业发展种鸽养殖,目前公司种鸽数量达到7万对,商品肉鸽约200万只。创业成功后,他主动参与精准扶贫工作。2016年12月,贫困户加入金绿养鸽专业合作社,入股金农公司,签订代养种鸽协议。帮扶单位为贫困户搭建鸽舍,金农公司为贫困户提供种鸽、饲料、药品和技术等,并负责前期统一管理,定期对贫困户进行养殖技术培训。 与农户分享产业发展成果的还有黄创尚。黄创尚表示,目前粤森公司在和牛大力协会里的家庭农场、合作社等会员单位进行全面合作,共带动1300多户农户种植牛大力。目前,粤森公司有牛大力种植基地2000多亩,辐射带动农户种植牛大力面积达1.8万多亩,预计2018年将超过2万亩,未来三年内辐射带动农户种植牛大力面积达6万亩。 资金扶持助农企脱困 “现在各级政府都很重视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很多资源。”陈伟波指出,农业企业在发展中往往会遇到资金缺乏的问题,金农公司也不例外。2017年7月,该公司在广东省农业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省农担公司”)的担保下成功向银行贷款100万元,解决了发展资金难题。在陈伟波看来,这种方式贷款手续简单,不用抵押,且不用本息一起还,对公司发展帮助很大。 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已被省委、省政府列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省农担公司于2017年1月正式启动农业信贷担保业务,并接受全省各地市农业部门、金融机构推荐项目。目前,省农担公司已与邮储银行广东省分行、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省农信联社等多家银行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力求解决农业企业生产经营中“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此外,2017年12月,全国首个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金——广东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金正式运行,旨在发掘和培育具备较好成长性、引领作用强的现代农业企业,加快推进广东农业现代化进程。 据了解,2017年,广东省财政安排3.3亿元,实施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贷款贴息、扶持新型经营主体等751个项目,支持符合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特色种养业,实施农业标准化,开展农产品初加工,激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创新活力,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600多万农户就业增收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举措,是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战略选择。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工作,有力推动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发展。 省农业厅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省认定和培育省级农业龙头企业820家,上市农业龙头企业65家。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620.5万农户拓宽就业增收渠道和“抱团”提升竞争力。另外,培育新型职业农民3万人。 广东省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则显示,2016年,广东农业经营户896.74万户,其中规模农业经营户15.88万户。农业经营单位8.08万个,数量较十年前增加了2.6倍。农业经营单位数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农民合作社数量大幅度增加,2016年末,全省以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为主的农民合作社数量达近3万个,占农业经营单位的四成左右。分地区看,珠江三角洲和山区农业经营单位数量较多,分别占全省的30.9%和39.5%;东翼和西翼农业经营单位数量较少,分别占全省的7.6%和22.0%。 伴随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等新型经营主体数量的增加,广东农业生产适度规模经营发展迅速。广东省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显示,2016年耕地规模化耕种面积占全部实际耕地耕种面积的比重为20.1%。其中,规模农业经营户所占比重为9.6%,农业经营单位所占比重为10.5%。规模化养殖生猪存栏占全省生猪存栏总数的比重为76.9%,家禽存栏占比达到63.7%。 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透露,今后一段时间内要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标准化生产行动。到2020年制定省级农业地方标准827个,建立省级标准化示范区931个,培育3000个“三品一标”产品和一批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名牌产品,倒逼新型经营主体开展标准化生产,从源头上保障“产出来”安全。 ■对话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都市农业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柳建良: 发展家庭农场 介入二三产业 首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路线图要有整体考量和远景规划,家庭农场是最好的农业生产单元,要以户为单位发展家庭农场。引导小农户发展成为家庭农场应是基本原则。现在很多企业直接介入农业生产,这样就要建立合理的利益共享机制。 其次,农业经营主体技术支撑要有整体的全产业链的考量,要有以农业从业者为主体的技术研发队伍。农业从业者对农业产业最熟悉,专家学者可以帮助培训其掌握基础的技术知识,并引导其往更深处钻研相关的农业技术,成为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全能型人才。有了人才和技术的支撑,农业产业才能跳出0—1—0的发展陷阱,寻找到从1到N的发展机会。 再次,地方应规划建设农业经营主体集群发展的公共服务产品和公共基础设施,让家庭农场介入二三产业的发展,鼓励其根据能力适度规模运营,实现农业技术、农业机械、生产劳动力等资源共享。 来源:南方网 黄进 胡新科 杜金亮 蒋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