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与功能。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今年2月,广东省政府出炉的《广东省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实施意见》表明,将以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为框架,到2020年初步实现粤港澳大湾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推动珠三角加快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已在国家层面明确。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们纷纷有感而发,提出建议和思路,认为无论从政策支持、产业聚集还是创新能力等领域,粤港澳大湾区有能力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起引领作用。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申卉、廖靖文、陈庆辉、全杰、何瑞琪、杨洋、李传智、何道岚 粤港澳大湾区进报告意味着什么? 刘悦伦:期待粤港澳大湾区成联动发展区域 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市政协主席刘悦伦说,“粤港澳大湾区”进入到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体现出国家对大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联动发展、优势互补的高度重视,是中央作出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决策,将对粤港澳地区的发展产生非常深远的历史影响。 他解释,世界上有著名的几大湾区,其发展都有着巨大优势:面向大海,实行开放式、联动式、互补式的发展。因此,这体现出中央对粤港澳大湾区甚至大珠三角地区的期望:成为世界上一个著名的联动发展区域,实现几个区域优势互补,同时也是对港澳地区发展的重大关注。 刘悦伦表示,相信广东省委、省政府,广州市委、市政府都会就此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拿出具体的实施方案,来实现大湾区系统化、整体的实施推进,当然,也需要一个实施落地的时间过程。 陈经纬:从三地合作到地域性经济体发展 “以前说粤港澳合作,更多的是考虑三个地方如何携手;如今讲大湾区,意味着将粤港澳作为地域性经济体考虑,像一家人一样。”谈及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建设,长期在内地投资发展的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香港经纬集团董事局主席陈经纬深有感触。 他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能上升到国家层面非常有必要。面对经济转型,粤港澳更应该通力合作,通过优势互补,促进经济发展。陈经纬表示,广州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在经济转型中实现了稳步发展。他认为,广州、深圳、香港、澳门应该彼此借鉴,推动管理模式和科技创新,不仅在新兴产业发力,同时推动传统产业的发展。至于合作模式,陈经纬认为,除了像港珠澳大桥等基础设施建设,还应有配套的通关便利化、金融制度创新等政策。 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如何发展? 吴道闻:是推动广东发展重要的抓手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发改委副主任吴道闻表示,广东省发改委已经启动编制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现在正在推进。吴道闻说,从历史上来看,粤港澳一直联系很紧密。现在的自贸区建设,其中很重要的一点也是加强粤港澳紧密合作。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城市不管是港口还是空港都有竞争关系,避免这种冲突,就必须规划好、协调好。既要协作,又有分工,有侧重,共同推进发展。 吴道闻表示,从人口、经济总量上来看,如果把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好的话,将来在世界上肯定是数一数二的。这里有很好的基础,现在到了建设大湾区的必要阶段。“粤港澳大湾区,是推动广东发展重要的抓手,也是重要的方向。” 马化腾:建议打造世界级科技湾区 日前,全国人大代表、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提出,建议发挥协同创新优势,打造粤港澳世界级科技湾区。 他认为,粤港澳是世界重要的科技产业、金融服务业、航运物流和制造业中心,拥有比较完备的创新链、产业链和供应链,可以实现从理念、筹资、研发、制造、产业化等“一条龙”的创新全过程。 马化腾建议,应该从五个方面着力:建立粤港澳科技湾区常态化合作机制,共同制定粤港澳三地科技创新政策;发挥香港“超级联络人”角色,为科技产业创新牵线搭桥;坚持不懈引进高端人才,建设全球创新人才“栖息地”;大力发展科技金融产业,为创新创业提供资金支持;发挥强企引领作用,促进香港经济转型升级、保持国际竞争力。 余天亮:粤港澳大湾区要深度共荣互利 全国人大代表、玉柴船舶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工会主席余天亮介绍,他的企业本身就是在粤港澳合作的大背景下诞生的,如今正在寻求与澳门高校的合作,以澳门为原点,辐射全球。 余天亮认为,这对促进粤港澳经济深度融合非常有帮助。在他看来,该项政策对企业来说也是一大利好。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体系,粤港澳通过优势项目合作和人才的培养,可以实现资金和资源的互通,从而达到共赢。